在功率电子领域,高性能陶瓷基板堪称“芯片的骨骼”,其性能直接决定了IGBT、SiC等功率器件的可靠性与寿命。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光伏、5G通信等产业的爆发,活性金属钎焊AMB陶瓷覆铜基板因其卓越的散热性、高结合强度和耐高温性能,成为行业关键材料,下面由深圳金瑞欣小编来为大家讲解一下:
AMB技术:陶瓷与金属的“强力胶”
传统DBC工艺通过高温熔铜直接键合陶瓷,但界面强度不足。而AMB技术通过在银铜钎料中添加钛(Ti)等活性元素,在真空高温下与陶瓷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高强度冶金结合。这种工艺使基板耐冷热冲击性能提升10倍以上,特别适合高功率、高温度变化的严苛环境。
核心突破点:
活性钎料:Ti元素含量和氧含量控制是关键,国产Ag-Cu-Ti钎料已实现氧含量<150ppm,媲美国际水平。
陶瓷选择:氮化硅(Si?N?)因高强度、高导热成为主流,但成本较高;氧化铝(Al?O?)和氮化铝(AlN)也在特定场景应用。
国产化破局,打破海外垄断
长期以来,AMB陶瓷基板市场被罗杰斯(美)、贺利氏(德)、京瓷(日)等巨头垄断。近年来,国内企业如浙江亚通新材成功研发高性能Ag-Cu-Ti钎料,实现关键材料自主可控;中瓷电子等企业则推动AMB基板量产,逐步替代进口。
应用前景广阔:
新能源汽车:SiC模块需求激增,AMB基板成刚需。
5G基站:GaN射频器件依赖AMB基板高效散热。
智能电网:高压IGBT模块要求AMB的高耐压特性。
未来挑战与机遇
尽管国产AMB技术已取得突破,但仍面临成本高、Si?N?陶瓷依赖进口等挑战。未来,低温钎焊、纳米增强钎料等新技术有望进一步提升性能,助力国产高端电子材料在全球市场占据更大份额。
金瑞欣拥有十年pcb行业经验,四年多陶瓷电路板制作经验。为企业提供高精密单、双面陶瓷电路板,多层陶瓷电路板定制生产,若您有相关需求,欢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