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导体制造过程中,温度控制是影响晶圆良率与器件性能的核心因素之一。尤其在薄膜沉积(CVD、PECVD、ALD)和激光退火等关键工艺中,晶圆需在真空、等离子体及腐蚀性气氛下被精准加热至数百摄氏度,并保持极高的温度均匀性。这一切,离不开一个关键部件——陶瓷加热器(Ceramic Heater),下面由深圳金瑞欣小编来为大家简介一下:
一、什么是陶瓷加热器?
陶瓷加热器是一种用于半导体工艺腔室内的精密加热装置,直接与晶圆接触,提供稳定、均匀的热场。它不仅承担着加热功能,还需具备良好的热导性、电绝缘性、抗热震性以及等离子体腐蚀抗性。
目前常用的陶瓷基材包括氮化铝(AlN)、氮化硅(Si?N?)和氧化铝(Al?O?)。其中,氮化铝因其高热导率(>170 W/m·K)、电绝缘性强、热膨胀系数接近硅(~4.5×10??/K),成为高端陶瓷加热器的首选材料。
与传统铝金属加热器相比,陶瓷加热器在高温(>500℃)环境下表现出更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惰性,尤其适用于对颗粒污染和温度漂移极为敏感的先进制程。
二、陶瓷加热器的结构与制造工艺
陶瓷加热器通常由陶瓷基体和圆筒形支撑体组成,内部或表面集成了电阻发热体、RF电极、静电卡盘电极等多种功能层。其核心制造工艺包括:
粉体制备与成型:将高纯氮化铝粉与烧结助剂(如Y?O?)混合,经球磨、喷雾干燥后模压成型为生坯。
烧结与图案化:通过丝网印刷在陶瓷表面或内部形成钨、钼或钽等金属发热电路,再经高温烧结固化。
多层共烧与接合:将多个陶瓷层通过高温共烧工艺一体化,形成埋设电极的致密结构,背面接合AlN支撑体。
电极引出与封装:通过机械加工形成电极引出孔,连接外部供电系统,完成整体封装。
整个过程对材料纯度、烧结收缩控制、图案精度等要求极高,是典型的高技术门槛制造环节。
三、全球市场格局与国产化挑战
据Business Research Insights数据,全球氧化铝陶瓷加热器市场预计在2025年达到1.4亿美元,并在2034年增长至2.3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4%。其中,氮化铝陶瓷加热器作为高端产品,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目前,全球陶瓷加热器市场主要由日本企业主导,如日本碍子(NGK)、住友电工、CoorsTek等,掌握着核心材料和制造技术。国内在该领域起步较晚,面临以下几大挑战:
材料性能差距:如AlN基体的热导率、体积电阻率、热震稳定性等关键指标尚未完全达标;
精密加工能力不足:发热体图案化精度、层间对准、共烧收缩控制等方面仍依赖进口设备;
可靠性与验证体系缺失:缺乏针对高温高真空环境下的长期可靠性测试标准与数据积累。
四、国产企业的崛起与未来机遇
尽管技术壁垒高筑,但随着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加速完善,陶瓷加热器国产化已初见成效:
中瓷电子已实现高导热AlN陶瓷基板的稳定量产,热导率≥180 W/m·K,体积电阻率≥101? Ω·cm,产品进入部分国内晶圆厂验证阶段;
珂玛科技开发出适用于激光退火设备的Si?N?陶瓷加热器,具备优异的高温机械强度与热响应性能;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科研机构正探索TaN/AlN复合结构,用于更高温(>1000℃)SiC外延工艺,填补国内空白。
此外,随着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先进封装等新兴应用的兴起,对高温、高频、高可靠性陶瓷加热器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为国产企业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五、结语:协同创新,破局“卡脖子”
陶瓷加热器虽小,却是半导体制造中不可或缺的“温控心脏”。其国产化不仅是技术突破的问题,更是整个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结果。未来,需加强上下游联动,推动材料、装备、工艺、测试标准等全链条自主可控,真正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跨越,更多陶瓷基板相关资讯可以搜索“金瑞欣”进行查看,我们会定期更新资讯,若您有相关需求,欢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