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电子封装领域,陶瓷基板因其优异的导热性、绝缘性和机械强度,成为高功率器件的关键材料。其中,直接覆铜(DBC)和活性金属钎焊(AMB)是两种主流工艺,但许多人对它们的区别存在困惑。下面由金瑞欣小编跟大家一起深入解析这两种技术的核心差异,帮助您在实际应用中做出更精准的选择。
首先,DBC 和 AMB 均是制造平面陶瓷基板的关键工艺,它们的核心都在于将相对较厚的铜片(通常厚度在 0.2 毫米以上)与陶瓷平板实现牢固的连接。具体来说,DBC 工艺的基本原理是在铜和陶瓷的表面引入一定量的氧元素,随后置于高温环境中。在高温的催化作用下,铜与氧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共晶相 Cu?O。这一反应产物显著提高了铜在陶瓷表面的润湿性,从而使得铜与陶瓷能够通过冶金结合的方式紧密相连。
而 AMB 工艺则是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将含有少量活性元素的钎料精准地涂敷在陶瓷基板的表面。接着,在其上覆盖一层铜片,并将整个结构放入真空钎焊炉中进行烧结。在高温的驱动下,钎焊料与陶瓷发生化学反应,促使陶瓷与金属之间直接完成钎焊封接的过程。
从陶瓷材料的适用性来看,DBC 技术仅适用于氧化物陶瓷,例如常见的氧化铝(Al?O?)以及氧化锆掺杂氧化铝(也被称为 HPS)。对于非氧化物陶瓷而言,必须先经过氧化处理,才能借助 DBC 技术与铜进行键合。相比之下,氮化铝(AlN)既可以制成 DBC 基板,也可以制成 AMB 基板。不过,氮化硅(Si?N?)则只能作为 AMB 基板使用。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AMB 工艺是在 DBC 工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陶瓷与金属封接方法。二者都具备对位精准、无烧结收缩差异问题的显著优点。此外,AMB 还能够制作出线宽在 10 - 50 微米的精细线路,其导热性能良好,可靠性高,特别适合用于大功率芯片的封装。
然而,DBC 工艺也并非没有优势。它兼具了陶瓷的高导热、高电绝缘、高机械强度、低膨胀等特性,同时还拥有无氧铜的高导电性和出色的焊接性能。而且,DBC 基板能够像普通的 PCB 线路板一样,通过蚀刻工艺制作出各种复杂的图形,这为其在众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便利。
不过,DBC 工艺也存在一些劣势。例如,其覆铜解析度相对较大,通常需要进行额外的加工处理,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对精度的要求。而 AMB 工艺虽然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色,但也并非完美无缺。其铜层的初始厚度仅有 3 - 5 微米,通常需要通过电镀的方式进行增厚,这无疑增加了工艺的复杂性和成本。此外,AMB 适用的焊料种类相对较少,而且焊料的成分以及具体的工艺参数对焊接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尽管如此,AMB 工艺在加工过程中的优势仍然十分明显。它可以在一次升温过程中完成整个操作,不仅操作简便,而且生产周期短,封接性能良好。更重要的是,AMB 对陶瓷的适用范围更为广泛,这也使得该工艺在国内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逐渐成为电子器件制造领域中一种常用且重要的方法。
在性能方面,DBC 陶瓷基板凭借其独特的材料组合,展现出卓越的综合性能。它不仅继承了陶瓷的诸多优良特性,如高导热、高电绝缘、高机械强度和低膨胀系数等,还融合了无氧铜的高导电性和出色的焊接性能。这些特性使得 DBC 基板能够满足多种复杂应用场景对材料性能的苛刻要求。
而 AMB 陶瓷基板则以其出色的导热和抗弯性能脱颖而出,成为 SiC 芯片封装的首选材料。它具备可靠性高、载流量大、散热性能好以及机械性能优异等诸多特点,因此在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的封装领域,如 IGBT、MOSFET 等,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应用领域方面,DBC 陶瓷基板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它涵盖了大功率白光 LED 模组、紫外 / 深紫外 LED 器件封装、激光二极管(LD)、汽车传感器、制冷型红外热成像、5G 光通信、高端制冷器、聚焦型光伏(CPV)、微波射频器件以及电子电力器件(IGBT)等诸多高科技领域。这些领域的应用对材料的性能和可靠性都有着极高的要求,而 DBC 陶瓷基板凭借其卓越的性能,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些需求。
AMB 陶瓷基板则更倾向于大功率大电流的应用场景。它逐渐成为中高端 IGBT 模块散热电路板的主要应用类型,并且在汽车领域,以及航天、轨道交通、工业电网等对功率和散热要求极高的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 800V 高压车型在未来几年内渗透率的快速提高,新能源汽车有望成为 AMB 陶瓷线路板的最大应用场景。同时,轨道交通、工业、军工和光伏等领域对 AMB 陶瓷基板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这为其市场前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高压应用方面,DBC 基板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它特别适用于工作电压高达 1.7kV 的场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达到相关的隔离要求,往往需要采用较厚的陶瓷层。然而,由于 DBC 基板具有高导热率,能够有效弥补因陶瓷层厚度增加而可能带来的散热问题,因此常常会选用导热性能优异的氮化铝(AlN)作为陶瓷材料。此外,在高压应用条件下,抗局部放电性能尤为关键。从这个角度来看,除非能够彻底消除铜和陶瓷之间的界面空隙,否则 AMB 技术在某些方面可能会优于 DBC 技术。
通过以上对 DBC 和 AMB 的全面而深入的分析,相信大家对它们之间的差异已经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无论是在技术选型还是应用开发的过程中,都能够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和应用场景,做出更为明智、合理的选择。
想要更多了解陶瓷线路板的相关问题可以咨询深圳市金瑞欣特种电路技术有限公司,金瑞欣有着多年陶瓷线路板制作经验,成熟DPC和DBC工艺,先进设备、专业团队、快速交期,品质可靠,值得信赖。